近日,网络上流传着“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可能感染艾滋病”的说法,引发了一些公众的担忧。对此,多位医学专家和权威机构明确表示,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,游泳池游泳并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。

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传染病,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:性接触传播、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。HIV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极弱,尤其是在游泳池这种含有消毒剂(如氯)的水体中,病毒会迅速失活,无法保持感染能力。
此外,游泳池中的水量巨大,即使有病毒存在,也会被高度稀释,达不到足以导致感染的病毒浓度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CDC)均指出,日常生活中的接触,如共用游泳池、握手、拥抱、共餐等,都不会传播HIV病毒。
公众无需对在公共游泳池游泳感到恐慌。科学防控艾滋病的关键在于正确了解其传播途径,避免高风险行为,如无保护性行为、共用注射器等,同时消除对HIV感染者的歧视。
请大家相信科学,勿信谣言,共同维护健康、和谐的社会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