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韩日世界杯,是中国男足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。这一突破离不开时任主教练博拉·米卢蒂诺维奇的卓越领导。尽管中国队在三场小组赛中未能取得胜利,但米卢打造的这支队伍及其首发阵容,成为中国足球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里程碑。

米卢接手中国队后,以其丰富的国际大赛经验和独特的执教理念,对球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。他注重心理建设,擅长调动球员的积极性,强调“快乐足球”的理念,帮助球员卸下心理包袱。在战术层面,米卢根据中国球员的特点,制定了务实有效的阵容和打法。
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的典型首发阵容为:门将江津;后卫吴承瑛、李玮锋、杜威、徐云龙;中场马明宇、李铁、祁宏、李小鹏;前锋杨晨和郝海东。这一阵容体现了米卢的战术思路——稳固防守、快速反击,并充分发挥球员的个人特点。
门将江津身高臂长,反应敏捷;李玮锋和杜威组成的中卫搭档兼具高度和防守意识;边后卫吴承瑛和徐云龙能攻善守。中场方面,李铁的拦截能力、祁宏的组织才华、马明宇的经验以及李小鹏的奔跑覆盖,构成了攻守兼备的中场体系。前锋线上,郝海东的冲击力和杨晨的速度与技术相得益彰。
尽管世界杯成绩不尽如人意,但米卢留给中国足球的远不止是一套首发阵容。他带来的先进足球理念、科学训练方法以及大赛备战经验,都是中国足球的宝贵财富。他证明了中国球员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竞争,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足球的“恐洋”心理。
更重要的是,米卢的成功让中国足球看到了科学规划、长期建设的重要性。他善于发掘和培养年轻球员,杜威、曲波等人在世界杯上的亮相,为他们之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十八年过去了,中国足球仍在为第二次世界杯正赛资格而努力。回望2002年那支队伍,米卢留下的不仅是历史性的突破,更是一种信念和希望:只要方法得当、坚持不懈,中国足球完全可以站在世界最高舞台上。这份遗产,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足球的人珍视和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