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球比赛场地是一个长方形的平面,其标准尺寸为18米长、9米宽。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规范性,场地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区域,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规则。从中心线到端线,整个场地的分区规则如下:

1. 中心线
中心线是排球场地最重要的标志之一,它将场地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场,每半场为9米×9米。中心线位于球网的正下方,延伸至两侧边线。根据规则,球员的身体任何部分不得完全越过中心线进入对方场地,否则将被判犯规。
2. 进攻线
进攻线(也称为三米线)位于中心线两侧,距离中心线3米。每条进攻线平行于中心线,将每个半场进一步分为前场区和后场区。前场区是从球网到进攻线的区域,后场区则是从进攻线到端线的区域。进攻线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后排球员的进攻行为:后排球员不得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(如扣球),除非起跳时脚 behind 进攻线。
3. 发球区
发球区位于端线之后,宽度为9米,深度为端线后方的区域。发球时,球员必须站在发球区内,并在击球前不得踩到或越过端线。发球区的设置确保了发球动作的规范性,同时为发球球员提供足够的空间。
4. 自由防守球员替换区
自由防守球员替换区位于端线附近,具体位置在进攻线与端线之间,靠近记录台一侧。该区域是自由防守球员上下场的指定区域,其他球员不得在此区域进行替换。
5. 替补席区域
替补席区域位于场外,通常设置在记录台两侧,距离边线至少1.5米。该区域是替补球员和教练员停留的地方,确保比赛期间场外秩序的规范性。
6. 端线
端线是场地两端边界线,标志着比赛场地的长度极限。发球时,球员必须站在端线之后,而比赛中球若完全越过端线则被视为出界。
总结
排球比赛场地的分区规则不仅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,还为球员、裁判和观众提供了清晰的比赛框架。从中心线到端线,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限制,这些规则的严格执行是排球比赛顺利进行的基础。无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,了解这些分区规则都是参与或观赏排球比赛的重要前提。